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

從"天下為工"說起

       香港有個政黨叫工黨,通街掛著大幅宣傳標語:"天下為工",工者,打工仔也,即工人階級。天下為工,社會的一切從服於打工仔,從服於工人階級,一句話,工人階級大哂。這使我想起四十年前內地文革時,最高領袖提出的"工人階級領導一切",也是工人階級大哂。"天下為工","工人階級領導一切",異曲同工。
        工人階級領導一切,是階級鬥爭理論的產物。內地建國後前三十年,以階級鬥爭為綱,政治運動不斷,內鬥連綿。解放初期,在農村進行土地改革,鬥地主,分田地,實行耕者有其田,貧僱農大翻身。接著,在城市對工商業者,即大小資本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,將私有工商企業公私合營,繼而收歸國有。當所謂剝削階級被打倒之後,最高領袖還不放心,擔心剝削階級復壁,紅色江山不繼。於是,將矛頭指向知識份子,一埸"反右"運動,將數以百萬知識份子打成右派,下放勞動,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。接著,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,將土地收為國有,農民變成真正的無產者,沒有生產資料的農民,積極性大受挫折,致農村生產力大幅倒退。不久,發生了三年大飢荒,數以千萬人餓死。
        三年飢荒之後,糧食及農副產品供應略見好轉,老百姓在在需要休養生息時,最高領袖急不及待提出"千萬不要忘計階級鬥爭"、"階級鬥爭要年年講,月月講,天天講"。不久,文化大革命爆發了,一大批曾跟隨最高領袖南征北戰、出生入死的老幹部,被打成"走資派",被鬥垮、鬥臭。結果,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,工農業生產幾近停頓,社會秩序大亂。這時,最高領袖提出"工人階級領導一切",從政府機關到廠礦、企業、單位,都由工人駐進領導,外行領導內行,亂上更亂。
       階級鬥爭為綱,折騰了中國人民三十年,結果是工農業生產大倒退,國民經濟瀕臨崩潰,市埸物資極度缼乏,國窮民困,1978年,中國大陸的人均GDP全球倒數第二。
       中國人民在經歷過這麼慘痛的教訓之後,才下定決心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國策;才下定決心開放改革、發展經濟。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,終於擺脫貧窮落後,解決溫飽,進而奔向小康。
        這一段歷史,上了年紀的中國人,包括咱香港人都記憶猶新。提起"階級鬥爭",人們心有餘悸。可在今天的香港,卻仍有人在炒階級鬥爭的冷飯,不時挑起勞資矛盾,提出比當年的共產黨更激進的主張;更有政客鼓吹香港不搞革命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。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信這些政客,香港還有好日子嗎?